作为沪上券商三巨头之一的海通证券(600837.SH;,盈利能力已不再强劲,2024年上半年业绩继续“退步”。
7月9日,海通证券发布的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该公司上半年净利润约为9.19亿元至11.67亿元,同比减少69.53%到76%。值得一提的是,一季度,海通证券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就已出现下降。
上半年业绩变动并不是无缘无故,一级市场阶段性收紧,对海通证券的投行业务收入产生了负面影响。根据半年度业绩预告披露,公司将业绩减少概括的问题大多有:因市场行情波动,投资收益和公允市价变动损益减少;股权融资规模下降,投行业务收入减少。
今年以来,海通证券保荐的IPO项目有27单被撤回。不仅如此,最近一年,因IPO保荐业务内部质量控制存在薄弱环节,导致海通证券成为监管罚单中的“常客”。
IPO新规严打“带病闯关”背景下,海通证券的投行业务已经连续两年下滑,作为名列前茅的证券公司,海通证券能否顺利度过难关,重拾昔日辉煌?
wind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7月18日,海通证券在A股保荐的项目有60家,包括IPO、定增、可转债、配股等,数量仅次于中信证券的119家和中信建投的96家。
60家保荐的项目中,年内海通证券已经有27单保荐项目“折戟”,撤否率为43.33%;其中,上半年末撤回24单,6月撤回项目数量最高,达10单,2月-5月分别撤回2单、4单、3单、5单。
27单被撤回的保荐项目中,8家涉及材料行业,资本货物行业5家,制药、生物科学技术与生命科学有4家,半导体及生产设备3家,别的行业还包括汽车与汽车零部件、医疗保健等。
2023年,海通证券共保荐了125个项目,保荐数量在行业排名第三,低于中信证券的251家和中信建投证券的169家,但撤否率却高于上述两家券商,达18.4%,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撤否率分别为16.73%和14.2%。
从2022年的数据看,海通证券撤回了16家保荐项目,撤否率达11%,在头部券商中位居第一。
还有一些项目在IPO过程中存在一查就撤的情况,让海通证券的保荐质量遭到质疑。
以科创板IPO科利德为例,2月份,该项目主动撤回。在主动撤回上市申请两个多月后,在海通证券被上交所通报批评时对该项目撤回原因也进行了揭晓。根据通报,科利德涉及研发人员数量存在出入、研发投入金额披露不准确、研发领料与其实际的需求不匹配等多个造假问题。
实际上,除了在IPO阶段发现问题并拦截外,海通证券保荐的部分项目已经成功上市,后来却被发现财务造假。
2021年9月16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的卓锦股份(688701.SH),主营业务为“环保综合治理服务”和“环保产品营销售卖与服务”两类。
不管从业绩还是股价上来说,卓锦股份都是“上市即巅峰”。上市前三年(2018年—2020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分别为2.11亿元、2.91亿元、3.41亿元,净利润4028.13万元、5607.31万元、4527.81万元。
上市当年,卓锦股份就进行财务造假。2023年5月19日,卓锦股份公告称,收到证监会浙江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经查明,2021年下半年,卓锦股份将部分成本以保证金名义计入往来款,虚减经营成本2796.52万元,进而虚增总利润2705.67万元,分别占当期披露金额11.47%、57.84%。
经调整后,实际上卓锦股份2021年实现盈利收入4.13亿元,同比上涨21.31%,纯利润是1717.47万元,同比下跌-62.07%。并且2022年转盈为亏,净利润-0.94亿元,2023年逐步扩大至-1.2亿元。
通过此次IPO,卓锦股份公开募集资金总额为2.51亿元,其中,海通证券获得保荐及承销费用2770万元,承销保荐佣金率为11.03%。
1996年上市的上实发展,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开发和经营、实业投资、资产经营、国内贸易、信息服务等。
2024年3月19日,上实发展发布了重要的公告称,收到《行政处罚和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经查,上实发展通过虚构合同、虚增业务实施进度、实施空转自循环贸易以及参与军民融合贸易等方式,导致上实发展2016年至2021年度财务报表存在虚假记载,合计虚增收入47.22亿元、虚增总利润6.14亿元。
海通证券正是上实发展的保荐人,期间,海通证券的持续督导意见却显示一切正常。
券商投行收入,大多数来源于辅导费、保荐费、承销费,其中承销费用占大头。IPO企业获得批文后,券商会组织路演对公司股票进行推介销售直至发行完毕并上市。早在1月初,北京一家咨询公司汉鼎咨询曾指出,此阶段券商会与企业签署股票承销协议并按照募集资金的特殊的比例(通常为4%-12%)收取股票承销费用。
根据wind数据,截至7月18日,2024年以来,该公司的股权承销金额为36.28亿元,排名第10位,承销数量9单,其中IPO数量有8单。对比同行,第一名的中信证券,承销金额259亿元,承销数量23单,华泰证券排名第二,承销金额237.57亿元,承销数量20单。第三名中金公司,承销金额224.74亿元,承销数量27单。
无论规模和数量,海通证券与前三名已经存在很明显差距。不过,2024年股权融资整体均遇冷。截至7月18日,A股市场股权融资规模仅1813.97亿元,同比下降75.1%,股权融资数量167家,同比下降63.46%。
继2023年“827新政”后,合理把握IPO、再融资节奏、阶段性收紧IPO节奏成为主流。2024年初,监管调研券商IPO承销保荐项目费用,投行降费的讨论更是喧嚣尘上。春节前,证监会换帅,IPO审核进一步收紧。
据wind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7月18日,A股新发IPO总额346.36亿元,同比下降超8成,新发IPO仅47家,同比下降75.66%。
2024年以来,证监会不断释放出强监管信号,“申报即担责”、“一查就撤”休想“一走了之”等,频繁出现在监管的表态中,一些仍处于IPO阶段的企业以及它保荐人陆续收到监管罚单。
数据显示,上半年,涉及投行违规的罚单达74张,其中31家为证券公司。而海通证券收到10张罚单,成为券商中收到罚单最多的一家。
2023年10月,已经提交注册长达20个月的沃得农机,IPO之旅最终以主动撤回申请材料而告终。两个多月后的2024年1月5日,作为沃得农机的保荐券商,海通证券迎来了证监会的“自律监管”措施。1月8日,深交所对海通证券发布《监管函》。
根据深交所的调查,在保荐沃得农机的过程中,海通证券存在四项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未就实际控制人所持股权冻结情况持续履行尽职调查职责并及时报告;对关联方资金拆借披露的准确性未予充分核实;未对发行人会计基础不完善、内部控制不规范的情况予以充分关注;未经同意改动招股说明书。
尤其是“未经同意改动招股说明书”,受到了外界广泛关注。据两版《招股书》显示,改动部分集中在沃得农机的主营业务、募集资金用途、分红政策等。
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始。20多天后的1月29日,海通证券又登上了上交所通报“名单”中。
通报中,海通证券被指存在首发保荐业务履职尽责明显不到位、投行质控内核部门未识别项目重大风险及对尽职调查把关不审慎等缺陷。
这次被认定“职责履行不到位”,涉及三个IPO项目,分别为惠强新材、明峰医疗、治臻股份。这三个项目的保荐人都是来自海通证券的6名人员。目前,三家企业都主动撤回申请,IPO项目已终止。
2月的上海证监局公告则揭示了海通证券场外期权业务内部控制的薄弱一面。2月1日,上海证监局披露了《关于对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责令处分有关人员措施的决定》。
经查,海通证券场外期权业务相关内部控制不健全,未建立健全覆盖场外期权业务各环节的内部管理制度;未明确部门层级风险指标超限额的报告路径和解决的方法。场外衍生品业务相关风险指标体系不健全。
4月30日,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双双披露公告称,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
《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海通证券在中核钛白案中,因协助中信中证实现不当股票收益,这一行为违反了相关监管规定,海通证券及相关方总计被罚没超过2.34亿元人民币。
“公司诚恳接受处罚,在规定的时间内缴纳上述罚款,并将深刻反思,汲取教训,认真落实各项整改要求,逐步优化合规内控机制,逐步的提升规范运作意识和水平,坚持举一反三,依法合规、稳慎推进公司各项业务。”海通证券表示。
同日,据广东证监局官网披露,海通证券作为格力地产“21格地02”“22格地02”债券的承销总干事和受托管理人,存在未尽职履责的情况,比如未对个别存货周边楼盘开盘价格低于项目楼面价等重要信息进行充分的分析核查与及时报告。
踏入5月,随着大连科利德科创板IPO造假事件的曝光,海通证券再度被推至风口浪尖。
上交所针对科利德事件连发四张罚单,处罚主体包括科利德、保荐人海通证券、保荐代表人、容诚会计师事务所和签字会计师。直指海通证券在科利德项目中对科创属性核查的不力及保荐业务内部质控的持续薄弱。
5月23日,在海通证券最新发布的股东大会资料上,海通证券专门提出,健全合规内控体系,充分的发挥内外监督合力。
保荐项目一言难尽,让海通证券连续8年未能进入证券公司“白名单”中。这份“白名单”是证监会对券商合规性和风险控制能力的认可,而海通证券却连续缺席。资产规模前十的券商中,海通证券也是唯一一家未入选过“白名单”的券商,这反映了其在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最新的证券公司“白名单”于2023年6月21日公布,共包含31家机构。与上一次公布的名单相比,新增了东方证券、东方财富、国联证券、财通证券和西部证券5家机构,同时调出了东北证券、国开证券、平安证券、招商证券4家机构。这些调整,反映了证监会对证券公司合规性、内部管理内控能力、从业人员操作规范性等多个因素的考量。
据《每日经济新闻》从券商人士处获悉,证监会近期向保荐人征求意见,中证协计划在保荐代表人分类名单A(综合执业信息)的基础上,增加撤否项目(即在审项目撤回申报材料或上会被否决)信息。同时,新增保代人分类名单D(暂停业务类),比如公布被认定为不适当人选,又如公布被罚暂不受理与行政许可有关文件的保荐代表人名单。
2019年,海通证券在IPO保荐业务的表现算得上二线起成功案例,排名在行业前十名之外。
2020年下半年海通证券在科创板保荐业务上开始发力,其成为了近年来投行圈的最大“破局者”——在突破此前投行圈“三中一华”对科创板业务“垄断”的同时,海通证券整体IPO保荐业务也在此带动下“狂飙猛进”。
此后的2021年和2022年,海通证券正式加入了中信证券与中信建投的A股“投行王者”之争的行列,三家券商组成了国内投行业务的第一梯队。
2019年-2021年,海通证券投行业务收入持续大增。其中2019年投行业务收入为36.1亿元,到2021年便跃升至56.6亿元。但经历了2021年的巅峰后,海通证券的投行业务已连续两年下滑。
2022年、2023年年报显示,海通证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59.48亿元、229.53亿元,归母净利润65.45亿元、10.08亿元。其中,投资银行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2.62亿元、36.31亿元,同比降幅分别为24.69%、14.8%。
海通证券对于处罚也表示,认真落实各项整改要求,逐步优化合规内控机制,逐步的提升规范运作意识和水平,坚持举一反三,依法合规、稳慎推进公司各项业务。
“在处罚力度加大的背景下,各券商需要更加重视合规管理,提升员工的合规意识。同时,公司应建立完善的内部制度,以防范可能出现的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对于受到处罚的券商,他们应该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个处罚决定,积极采取一定的措施改正错误,以避免再次受到处罚。”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
北京丹华盛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合规专家丁继华同样指出,“在严格监管的背景下,证券行业需要回归其初心,重新认识到中介机构的价值在于扮演好关键的看门人角色。通过提供诚信合规的专业服务,赢得投资者的信任,这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合规管理体系,并向监督管理的机构、投资者等利益相关方证明其执行有效,这样才可以预防合规风险,减少和减轻执法处罚,才能实现证券行业的健康发展,并支持长期资金市场的高水平发展。”
目前,年内由海通证券保荐、在A股成功发行的IPO有4家,分别是在深交所上市的中仑新材、利安科技,以及在上交所上市的灿芯股份、星德胜。
下半年,海通证券的投行业务会“翻盘”吗?你认为券商应如何落实“看门人”责任?欢迎大家留言讨论。